治疗方案

视力架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阎丽

由国家医疗保健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山大学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国家“十五”攻关重点项目———“儿童视觉及智能虚拟现实训练软件研制”,2005年12 月10 日在由卫生部科教司组织的“十五”攻关重点项目验收会上,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顺利通过验收。现代科学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资源,充分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迫切需求使人们对视觉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正常人利用视觉运动、视觉技巧等,形成完整的视知觉,在这个连续、递进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异常都会导致视觉功能障碍,不能对外界信息准确把握,使视觉质量下降,表现在出现学习困难、不能从事某项工作、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现、生活质量下降等方面。发现并评估这些异常的视觉功能,不仅有利于诊断视功能障碍相关疾病,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治疗,还有利于开发视觉康复治疗的新方法,积极改善视觉质量。

弱视等视觉功能障碍儿童群体内存在不同类型的三维信息摄取及加工缺损,现阶段主要是利用电生理、综合验光仪、同视机、颜氏图等对视觉功能进行评估与诊断,操作过程烦琐,所得结果不全面,不能为评价患者视觉质量提供足够的证据,不利于对视觉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治,更难以寻找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视觉质量。因此必须寻求更好的方法来评估视功能。该项目是“十五”攻关计划中的优生优育关键技术研究(优生优育关键技术的研究部分) 中的相关课题, 同时是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摇篮工程”重点项目,应用了国际最新的“大脑神经知觉学习”、“神经视觉矫治”、“神经侧向交互”、“视觉空间交互”等神经视觉治疗理论,采用感知觉学习的训练方法,在传统视力表评估患者视力水平基础上,加入对弱视儿童视知觉状态的评估,确定患者的低级视知觉(包括对比敏感度、定位敏感度、双眼视功能)、噪声下提取视觉信息能力、高级信息整合功能水平。以此作为依据分别进行针对性治疗,修复弱视儿童的视知觉功能障碍,建立正常的三维视觉信息摄取能力。在最新的“混合现实”、“虚拟现实”信息技术平台上开发了“儿童视觉与智能虚拟现实训练”系列项目。为弱视、阅读障碍、多动症等视功能障碍儿童疾病的治疗建立科学的三维视觉刺激模式,并且在网络技术基础上,采用智能互动方式对患者进行交互跟踪治疗,建立了包括三维刺激图形数据库、三维刺激模板数据库等视功能检测和治疗系统。目前基于该项目成果,已经建立了视力架;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斜视弱视训练中心;弱视;弱视治疗;(www.improveeye.com) ,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视觉治疗工具。仅对弱视,使用这套系统进行治疗的儿童3年已经达到15 万人/次,治疗3 个月内有效率达到了90%。许多专家对于这个项目的成果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弱视的临床治疗中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是工程化研究将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结合的典范,有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同时能帮助有以下问题的儿童:

  • 视觉缺损、视功能障碍
  • 普通阅读缺陷
  • 对字的解码有困难
  • 拼写有问题
  • 阅读理解有问题
  • 方向、方位辨别缺陷
  • 信息处理速度慢
  • 非口语学习速度慢
  • 数学困难
  • 聪明但不能充分发挥
  • 大脑损伤引起的感知- 认知缺陷
  • 注意力障碍
  • 不知自己读到那里或要用

视力架II是视力架项目的第二代产品,是项目研究团队结合近10年来国际视觉、神经认知科学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临床应用研究成果开发的视觉生物信息刺激与知觉任务训练视觉治疗系统。